【党史中的监利故事】湘鄂西苏区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

湘鄂西苏区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

早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,中国共产党就同湘鄂西人民群众建立了血肉相连、唇齿相依的亲密关系,使根据地从小到大,红军由弱变强,在中国革命历史上谱写了一曲壮丽的凯歌。

大革命失败后,中国共产党人由城市转入农村。红二军团总指挥贺龙和湘鄂西特委书记周逸群领导湘鄂西人民,开展武装斗争,建立人民政权。湘鄂西党组织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,党员干部冒着生命危险保护人民群众,同人民群众建立了血肉联系。

那时,党组织认识到搞革命离不开群众,群众也认识到要翻身离不开共产党。在监利有歌谣唱道:“一棵大树万条根,党与百姓一家人;红军如鱼民如水,鱼水哪能片刻分!”“不怕死来不怕穷,生死都要跟贺龙:跟定贺龙干革命,就是死了心也红……”据统计,到1930年湘鄂西动员群众愈千万,正规红军发展到30000多人,地方武装达20万人以上,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苏区的多次军事“围剿”保卫了红色政权和土地革命。

轰轰烈烈的湘鄂西武装割据斗争的一切胜利,都与党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分不开的。周逸群在《鄂西农村工作》总结说:“鄂西游击队的区域没有高山掩护,而且交通便利,敌军调遣进攻非常容易,若无群众拥护,则非常危险……其实只要有好的群众组织,武装虽多,敌人在军事上亦不易包围。”当时,党有危险,人民群众掩护,红军有困难,人民群众支持;人民群众有困难,党和红军全心全意帮助解决。这种唇齿相依的关系,处处可以体现出来。

1931年7月,国民党掘开长江干堤水淹苏区时,湘鄂西中央分局、临时省委机关由翟家湾迁到周老嘴后,积极领导苏区群众进行抗灾斗争,粉碎敌人的经济封锁,通过了《关于水灾时期党的紧急任务决议案》。为灾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做了大量的工作。一是组织红军、游击武装掩护群众修提抢险;保卫秋收斗争,以防敌人出动抢谷;二是将没收地主的土地、粮食以及反动商人的木材、食盐、布匹等物质,大部分分给灾民,三是积极储藏粮食备荒备战;四是领导群众发展生产。五是发起救济运动;六是党、政干部实行极端的节省政策,坚决执行“党员群众化,”在生活上同群众打成一片,同甘共苦。从而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关系,提高了党的威信,终于领导人民群众战胜了大水灾,粉碎了敌人的经济封锁和军事“围剿”。

1932年10月第四次反围剿失败后,敌人包国了监利白螺姜家堤村。把村上的群众驱赶到堤边威胁道:“警卫团长姜炳炎藏在什么地方,交出活的偿光洋10000,交出死的,尝光洋5000,如果今晚交不出姜炳炎来,就把你们统统斩尽杀绝!”全村男女老少睁着愤怒的双眼,紧闭嘴唇。敌连长命令机枪准备……突然在不远的棉田里,传出了姜炳炎的喊声:“老子在这里,来吧,龟崽子!”接着一声枪响,当敌人包围过去时,姜炳炎已为保卫人民群众壮烈牺牲了。他以自己的死,换取了乡亲们的生。

回顾土地革命战争时期,湘鄂西苏区党和人民群众亲密关系的史实,我们体会到轰轰烈烈的湘鄂西武装割据斗争,能坚持7年之久,除了有得天独厚的河潮港汉的自然地理条件之外,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党同人民群众血肉相连、唇齿相依的亲密关系。重温这段历史对于我们深入理解习近平总书记“不忘初心,牢记使命”的教导,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