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姓宣讲|郭水方:一名村支书的战“疫”担当

一名村支书的战“疫”担当

——“最美抗疫人”郭水方

尊敬的各位领导、同志们:

大家好!

我叫郭水方,是监利市毛市镇海螺村的支部书记。我宣讲的题目是《一名村支书的抗“疫”担当》。

1月23日,武汉“封城”!疫情骤降。然而,那一天对于身处200多公里外的海螺村村民而言,“封城”可能确实是个坏消息,至于有多坏,他们的心理预估,至少还可以走亲戚,可以拜年,可以出门买菜.......至少在这一天里,大家伙还沉浸在祥和的气氛中。

直到海螺村出现了第一个新冠肺炎确诊病例。

我村村民周某,从武汉返乡的第二天被确诊为新冠肺炎。根据疫情防控要求,其家属和密切接触人员都要进行集中隔离,并实施医学观察。对于确诊病人和家属用过的被子、床单以及其它生活用品必须销毁。

周某用过的所有物品被销毁后,我带头捐款,其他党员干部积极响应,为周某一家和其他疑似病例重新购置了新的生活用品。尽管如此,周某的妻子刘某,对于我们提出的必须隔离观察这一要求并不理解,甚至十分排斥。

为了说服刘某,我从她的四个哥哥入手,要他们出面做思想工作,通过亲情的感化,来让刘某配合。我们向刘某介绍疫情的严峻形势,以及病毒的可能对其家人和乡邻带来的影响。经过三番五次地做思想工作,刘某和孩子最终同意到毛市镇进行集中隔离。

战“疫”之初,毛市镇确诊新冠肺炎病例3例,其中海螺村就有1例,疑似病例2例。在全镇18个村中,我们村的战“疫”压力最大。

面对未知的病毒,说不害怕是假的。但是病毒蔓延的速度容不得我这个带头人害怕。当一天村支书,就要履好一天职责,疫情当前,我必须要保障全村人民的安全,也要对得起组织的信任……”

腊月二十九,我连夜组织召开村“两委”班子成员会议,商讨疫情防控和防疫物质储备,考虑到口罩这类防护物质的紧缺,大年三十清晨,风雪交加,气温降至0度以下,我找遍了县城的药店,只买到7000个口罩。回家后,我立即与仙桃的朋友联系,请他帮忙购买更多的口罩,直到晚上十点,朋友给我打来电话,说买到了20000个口罩,让我连夜开车前往监利与仙桃交界的北口大桥上接货。北口大桥两端有两道8米高的泥土隔离带,我将车停下,迎风步行,涉泥攀爬而过。走到交接地点后,我将2万个口罩分成两半,用塑料绳捆好,在路边找到一根竹竿,挑往车辆停靠处。

寒冬里的北风夹杂着雨雪,吹得人眼睛都睁不开。在漆黑的夜里,我打开手机照明,利用微弱的亮光,一步一步往前走。很快手机电池用完了,我只好挑着担子摸黑前行。那一段路似乎很长,直到深夜1点多钟我才回到村部。

大年初一清晨,我将所有的口罩分给包组干部,让他们下组、下墩台,根据家庭人口的多少,20个、30个地分发到户。同时引导村民戴口罩,提醒他们做好自身防护。海螺村村民在全镇率先戴上了口罩。

海螺村海唐桥是一个小型集贸市场。疫情爆发之后,市场封了,但仍然有人偷偷进去买菜。发现这一情况,我和其他村干部分别陪同村纠查队员值守,每天凌晨4点,我们对前来采购的村民进行劝返。同时,将每组、每墩台村民需求的信息进行登记,然后将菜农的蔬菜集体收购,安排代购员送到各小组。这样,既避免病毒因人员流动传染的风险,也方便了群众。

与此同时,我还想方设法搞宣传。除了常规的贴标语、拉横幅、发微信群等形式的宣传外,我想到,白天宣传,村民精力分散不在意,会习惯、麻木,如果利用晚上搞宣传,效果或许会好些。于是,我自已利用广播录音,选择夜晚9点钟开始,一直到深夜12点这段安静的时间,趁人们睡了而没有睡着之际在全村来回宣传,算经济帐给村民们听:按照外出务工人员每人每天200元的收入计算,全村每天要损失30万元,同时,全村人员全部在家每天需要消费10多万元,折算全村每天要损失40万元。如果没有疫情,外出经商的、打工的、上学的,早就按部就班了,这样就会避免这些损失。如果大家积极配合、支持防控,疫情早一天结束就少一分损失。这样动之以情,晓之以理,将疫情的宣传与村民的切身利益相结合,村民们从事不关己到对疫情防控有了认同意识和危机意识,提升了村民们对看不见摸不着的病毒有了敬畏之心,宣传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。

战“疫”两个多月,说不苦不累,那是假话。“白加黑”连轴转的工作状态,即便是铁人也吃不消。但是每当听到一声‘谢谢’和一句‘辛苦了’,我觉得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。

作为一名共产党员、一名村支部书记,全村人民的“领头羊”,就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,践行一名基层党员干部的初心与使命,无愧于党和政府的重托,无愧于老百姓的期望,无愧于生养自己的乡土。

我的宣讲完毕,谢谢大家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