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师是船长,监利有个学生专用渡口!

毛市镇南剅小学渡口是全省唯一仅存的学生专用渡口,“校园1号”小型客轮每天安全护送302名学生上学、放学。(视界网俞超摄)

“老师好!”

“你好,背好书包,小心路滑。”

11月24日清晨7时20分,细雨中的监利市毛市镇南剅小学学生专用渡口,一艘名为“校园1号”的小型客船汽笛长鸣,缓缓靠岸泊定,一群小学生在老师和船工的护卫下,有秩序地依次排队下船。

为孩子们掌舵开船的船长,是39岁的刘礼富。驾驶过程中,他在舱内目视前方,熟练地操作着。河面约150米宽,水流平静,大约5分钟内,客船就能载着近30名学生从北岸安全抵达南岸。航行中,船员熊高文也在忙碌着,在舱门口督促孩子们穿救生衣、系解缆绳、护着年龄小的孩子下船。24日清晨,从6点多到8点之间,他们往返10趟,将302名学生全部摆渡过河,学生们在老师的招呼下步行5分钟,上课前安全到校。

学生们在老师带领下整队上船,渡河回家。(视界网俞超摄)

下船后,刘礼富快步走进了南剅小学四(2)班教室。他是该班班主任兼语文老师,当天上午,他上课的内容是第十七课《爬天都峰》。“啊,峰顶这么高,在云彩上面哩!”刘礼富一边领读,一边随手拿起粉笔,在黑板上勾勒出一幅高峰入云的简笔画,栩栩如生。“你朗读得很流利,声音再大些就更好了。”站起来朗读的学生很腼腆,他给予鼓励。刘礼富毕业于海南琼州学院(现海南热带海洋学院),已有15年教学经验。

毛市镇南剅小学,位于监利境内四湖河总干渠南岸,是全镇三所公办小学之一,近年还兴办了附属幼儿园。“学校有学生758人,来自两岸7个村,其中四湖河北岸4个村共302名学生须渡河上学,年龄从3岁到12岁不等,80%以上的都是留守儿童。”

校长张文芳介绍:“以前,河面上只有3艘木船摆渡过河,学生上学放学时段,也是村民渡河高峰,加上接送的家长,那几艘木船每天摆渡几十趟,码头上人车争渡,乱成一团,超载现象非常严重,特别是风雨天,孩子们上学放学存在安全隐患。”

2014年,张文芳牵头向监利县海事局申请,增设学生专用渡口,得到支持。当年,荆州市地方海事局赠送了一艘价值24.5万元的小型客船,监利市地方海事所投入70万元修建了学生专用渡口。

学生们穿着救生衣坐在船舱内。(视界网俞超摄)

渡口建起来了,新船到达了,谁来开船呢?

张新华、熊高文、刘礼富三位语文老师自告奋勇,他们通过培训取得了内河船员适任证书,成为专业的客船驾驶员。他们上课时间是老师,学生上学放学时又是船员。凌晨5点半起床,每天早晚当船工约4个小时,上课加上开船,有时候一天的工作时间达到了12个小时。

刘礼富说:“确实很辛苦,但看到学生安全地上学放学,我们感到高兴、踏实。”

熊高文说:“付出的多,但更有收获,我们体验着船员和教师的双重身份,很难得。”

他们有个统一的认识:“开船时安全第一,课堂上学习第一。”“敬业、稳重、责任心强,他们驾驶经验丰富,让人很放心;他们教学负责,也受到家长、学生们的认可。”张文芳说,三人轮流驾驶客船7年来,没有发生过一起安全事故。同时,监利市地方海事所也为学校提供了安全指导、检查和设备检修等技术支持。

下午4时,悦耳的放学铃声响起,302名学生在老师的照看下有序排队,渡河回家。北岸有校车接力护送,平稳行车25分钟后,最后一个下车的,是一位名叫郑继伟的7岁男孩,他和年迈的奶奶生活在一起,属于建档立卡贫困家庭,也是留守儿童。邻居爷爷说:“老师们接送都到家门口,非常负责,娃娃们上学不再那么难,我们家长也都很放心。”

孩子们在船舱内穿上救生衣,坐船回家。(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龚雪摄)

湖北省交通运输厅相关负责人介绍,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,交通建设成效显著,我省类似渡口渐渐退出历史舞台,毛市镇南剅小学渡口是全省唯一仅存的学生专用渡口。